安仲琨师参谋长是解放西南牺牲最高职务 迁移安葬5次终在涪陵区烈士园 (夏斐然)笔者于今天(2023年11月25日)下午,来到了涪陵区烈士园(堡子城公园),看望了为西南解放,而牺牲的最高解放军职务人员——12军36师安仲琨师参谋长。 为重庆市全境解放,主要是二野主力12军、11军、四野47军、42军、50军和湖北独立一师。分左右从川鄂湘包围重庆,12军是二野中的主力。 12军的三个师,第34师(由原第十六旅改称)师长是尤太忠,第35师(由原第十七旅改称)师长是李德生。第36师,留在涪陵剿匪,师长邢荣杰当涪陵军分区司令员大校、政委刘昌为涪陵专区书记。 12军主力两个师,参加抗美援朝,朝鲜上甘岭战役,12军配合15军作战。上甘岭战役12军副军长李德生,后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尤太忠成都军区司令员…… 涪陵区烈士陵园1989年11月,由涪陵专区烈士纪念塔和涪陵县烈士园(靖黔烈士园)合并迁建而成,占地7992平方米。 涪陵区烈士陵园纪念广场面积1200平方米,正前方耸立着通高39米的纪念塔,塔身正面镌刻“涪陵烈士纪念塔”几个大字,塔顶立有一颗红色五角星。英雄铜像高8米,矗立在纪念广场中央。铜像底部烈士墓里,安放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先后英勇牺性的余测、王超奎、安仲琨、周波、周鑫等计146名涪陵本籍客籍烈士的骨灰。在烈士英名录上,携刻着707名烈士的姓名,在烈士英名录两侧雕刻有反映大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烈浴血奋斗的大型浮雕群2组。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及四川省、重庆市的领导同志的题词共5幅。烈士事迹陈列室里陈列着李蔚如、钟善辅、安仲琨、周波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牺牲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涪陵四镇乡农民运动、罗云士地会、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征粮剿匪等革命斗争的史迹。 安仲琨:河北省行唐人,中共党员。1937年入伍,1940年入党,解放军二野12军36师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11月率36师108团攻下龚滩天险。11月17日,率2营进入彭水朗溪乡,遭敌第2军伏击,在组织反击中,不幸被敌人炮火击中,光荣牺牲,安葬在涪陵区烈士陵园。 1949年,解放军进攻重庆时,安仲琨跟随36师108团行动,攻下龚滩天险。11月16日,他带2营经贵州沿河县穿插彭水,当夜宿营贵州金竹山,次日晨进入彭水朗溪乡。由于我哨兵侦察失误,安仲琨率领的2营遭到敌第2军伏击。安参谋长立即组织反击。激战中,我5连遭到严重伤亡,指导员牺牲,全连140多人只剩20多人。与敌争夺高地的4连损失更惨重,只剩下10多个人。眼见4连抵挡不住,安仲琨不顾个人安危,跳出战壕,率部由马头山西面山沟绕行,准备部署第二道防线。敌人的炮火击中了他…… 12军副军长肖永银获知噩耗,当场流下眼泪。刘邓首长得知后,也脱帽向这位战将致哀。 安参谋长牺牲后,最初安葬在彭水县黄家坝兽防站原址。1950年春,12军大部队打完成都战役返回重庆,36师驻扎在巴县青木关。部队首长派人到黄家坝,将安仲琨遗体启运到青木关。当年3月,安参谋长年逾花甲的父亲安洛举从河北赴渝,要求将儿子的遗骨运回老家。副军长肖永银出于与安仲琨深厚的感情,请求老人一定将儿子留在当地,接受政府、军队和人民的怀念。这也符合民政部有关烈士属地管理的原则。 朝鲜战争爆发后,12军一部奉命入朝参战,36师则进驻涪陵地区剿匪,在涪陵成立军分区,师部驻涪陵,下辖的106团驻守南川、107团驻守彭水,108团驻守丰都。“部队出于对老首长的感情,将安仲琨的墓随军迁往涪陵棺山坡。因剿匪中不断有人牺牲,1951年,涪陵专区在部队驻地旁的公园内,修建了专区革命烈士纪念塔,安仲琨的遗骨随后迁入,与其他牺牲战友一道,合葬在塔下。1989年,涪陵地区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安仲琨遗骨又和其他战友的遗骨一起,迁入现烈士陵园,合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 因前后迁葬5次(彭水2次、巴县青木关、涪陵2次),加上负责迁坟的老首长和知情者们调走的调走,过世的过世,60年后竟物是人非,使寻找安仲琨的下落异常艰难。 年仅34岁的安仲琨,和36师为解放和保卫重庆牺牲的506名兄弟,安息涪陵。 |
2018-12-23
2018-12-23
2018-12-23
2020-01-17
2018-12-23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