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荔枝古道 重庆涪陵荔枝古道,是在全社会公认不可争的事实。但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否是涪陵?还是合江?乐山?宜宾?南充?忠县?争论不休! 荔枝是生长在四川长江、岷江、嘉陵江、大渡河一带的特色水果。四川有河流的地方,就有可能出产荔枝。 杨贵妃四川人,从小在四川成都等地长大,对四川特产荔枝特别喜欢。进驻长安,也不忘家乡荔枝味道。 "荔枝古道"亦称"子午古道",是指起始于古代涪州(涪陵),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 荔枝道的基本路线是自涪陵(荔枝园)-垫江-梁平-大竹-达县-宣汉(大成乡瓦窑坝折入三桥、隘口、马渡)-平昌县(岩口乡、马鞍乡)-万源市(鹰背乡、庙垭乡名扬、秦河乡三官场、玉带乡、魏家乡)-通江县(龙凤乡、洪口乡、澌波乡)-再入万源市(竹峪乡、虹桥乡)-镇巴县,定远,越九龙砦(陈家滩)杨家河、司上、罗镇砦-西乡县子午镇,最后进入子午道,到达长安(西安),全程1000多公里。
《大唐久典》记载:唐代驿道每隔20里设置1个驿站,最盛时全国各地驿道总共有1639个驿站,驿道工作人员2万余人。四川到长安路,最繁华就是这条荔枝道,负责运鲜荔枝的驿使,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所砍下的竹筒中,一是土法保鲜,另外是防止路途中挤压,然后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日夜兼程,紧鞭急蹄,保证在七天七夜时间中,把鲜荔枝送到长安"。 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生动地记述了千里迢迢,为杨贵妃贡献荔枝的情景。 涪陵荔枝唐代叫“玉贞子”,有四川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荔枝叹》中佐证:“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涪即涪州,而今的重庆涪陵。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艺栽培学专著—《荔枝谱》蔡襄中说:“唐天寳中,妃子尤爱嗜,涪州歳命驿致。”。 983年,宋代文学家、地理学家乐史在其著作《太平寰宇记》一书中,把"从涪陵自万州取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长安二千二百四十里连接四川陕西湖北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命名为"荔枝道",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荔枝古道”名称的由来。 荔枝古道起源于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大唐涪陵郡为起点,经子午道到达长安。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涪州出产的荔枝。 2015年5月,陕、川、鄂三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荔枝古道,正式启动了"荔枝古道"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工作。 涪陵荔枝,唐代的涪州荔枝古树,到今天涪陵,已无一棵成活。这就是涪陵荔枝,缺荔枝树的证据。 涪陵的荔枝园、荔枝街道的名称还在,就是没有千年的荔枝树。 为什么涪陵古荔枝树没有了?一是“安史之乱”毁杨贵妃的一切影响;二是长江中上游在唐宋年代,气温下降,大量荔枝树死亡。三是四川各地乐山、宜宾、合江等地有千年的唐代荔枝古树。 广东的茂名,有东汉时期的荔枝树。 乐山荔枝湾,还有千年荔枝树,郭沫若《忆嘉州》"海棠香国荔枝湾,苏子当年寓此间。”宜宾荔枝沟有千年荔枝树。 四川省古荔枝树现存111株,其中合江就有95株,合江的荔枝产量,占四川的70%左右。 四川送长安的荔枝:都必须通过涪陵起点,如果说涪陵上游的合江、宜宾、乐山、南充等的荔枝到涪陵,下水运,起码一天的路程左右;还是涪陵下游的忠县、丰都,上水运,也要一天以上的路程。想要7天7夜送到长安,保鲜荔枝,用水藏荔枝的土办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起始站涪陵的荔枝古道,荔枝一定是首选涪陵。四川各地的荔枝,起码还有一天的路程。 |
2018-12-23
2018-12-23
2018-12-23
2020-01-17
2018-12-23
请发表评论